
叶惠林,男,汉族,中共党员,1977年生于江西安远,我院1998届财会专业毕业生,林业工程师、助理会计师,现任安远县林业局党委委员,高云山林场场长、支部书记。

赣州市第六屇党代表、赣州市绿化奖章、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全县百名优秀干部、义务植树尽责率同比增长5%、新增绿化率3%、新增森林覆盖率2.3%……一组组数据,演绎着一位用满腔热血和火热激情在浩瀚林海中书写着真诚的林业人--叶惠林。

24年前的一天,叶惠林从赣州林业学校(现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家乡,从事他所热爱的林业工作,从此与绿结下了不解之缘。不管是当初任职营林股长,还是任职高云山林场场长,到如今的林业局党组成员,尽管由技术员晋升为高级工程师等职称职位在变,但他国土绿化的初心使命从未改变。
期间,他负责全县造林绿化、封山育林、抚育改造、国家林业重点工程、林木种苗、林业技术推广、速生丰产林建设等森林经营工作,组织实施了国家林业重点珠防林二期工程10年项目、退耕还林4年项目的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编制工作,建设面积23.95万亩。先后主持完成了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种质资源调查、毛竹普查、雨雪冰冻灾害森林资源损失评估调查、三百山自然保护区晋升省级自然保护区《江西省东江源三百山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低产低效林改造项目。科技转化成果丰硕,叶惠林在国土绿化、赣南林业科技等主流刊物发表《黧蒴栲丰产栽培技术》、《从技术措施层面有效解决几个森林防火难点的思考和建议》、《赣州市红旗大道绿化树种群落特点分析》、《安远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的探讨》等学术论文20余篇。2008年9月他荣获“赣州市绿化奖章”称号;2012年,赣州市科协第二届学术年会暨“依靠科技创新,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中,他的论文评选中被评为一等奖;2014年,他的《紫花含笑异砧大砧嫁接快繁大苗技术研究》获得赣州市成果奖。
安远县林业用地面积300.7万亩,针对全县林分结构失衡的情况,叶惠林借助大项目动力,推动林业大发展,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珠防林、国家储备林建设,山上实行封、改、造,山下探索“生态+”,构建城市绿化体系,彰显东江源头翡翠县的绿满福地。他审时度势提出:以城北大道、东江源大道、城南公园、九龙大道为中心打造金色名片;以安信线、安定线为绿化主线,建设“一路一景”长廊;创建森林乡镇、森林通道、森林校园、森林公园构建绿色屏障战略构思,实施国家重点防护林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森林抚育、低质低效林改造,完成牛犬山种子园和蔡坊突托腊梅保护基地的种子资源库项目建设,濂水流域(欣山镇)全方位系统综合治理修复项目—山水林田湖项目——百种树种园项目,做足“造好林”文章,完善了林业区域布局,构建了东江源头生态质量体系建设,为破解制约林业发展的“瓶颈”提供了绿色动能。截止目前,叶惠林带领完成全民义务植树323.9万株,人工造林16.1万亩,珠防林30.6万亩,封山育林26.2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44.4万亩,创建省级森林乡村9个。安远县也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江西省首批生态文明先进县、江西省森林城市、赣州市低质低效林改造工作先进示范县、赣州市2018-2019年低质低效林改造工作先进示范县,安远县的三百山镇、版石镇先后被评为“全国生态乡镇”,三百山镇梅屋村还被评为“全国生态村”。
实施绿色转型升级,推动资源总量管理,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叶惠林通过培植生态后备资源,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实现“点绿成金”。巧借安远是全球环境基金国有林场GEF项目实施县、国家林木良种基地、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级森林公园,以及珍稀树种突托腊梅是赣州市28个项目中唯一列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系统的生物特种多样性保护项目等资源优势,一方面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抓好油茶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推进以森林药材、香精香料等为主的林下经济产业,做足“强产业”文章,拓展“两山”转换通道。将油茶产业作为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和富民强县的重要产业来抓,制定了《安远县油茶资源高质量培育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安远县油茶科技推广服务行动实施方案》,抓点示范,以点带面,着力打造精品亮点,并按照“山顶水保林戴帽,山腰缠带,山脚原生植被穿鞋”的理念,实行良地、良种、良法、良态等“四良法则”建园。重点抓好新龙里田、马子石,浮溠长河、重石黄坑、天心小乐示范点建设。采取用地由当地政府实行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统一组织流转给承包大户投资栽种,按照高标准机械化整地要求,建成低产油茶林示范基地4个,推动安远产业优化升级,带动更多的安远群众实现产业致富,真正把油茶产业培育成为兴林富民的支柱产业。同时,采取“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推广模式,积极引导群众种植七叶一枝花、草珊瑚等中药材,并向市场延伸与石药集团、江西普政药业“联姻”,提供种、养、加、销绿色通道,从过去散兵游勇式的自产自销,转变为集团作战的联产联销逆袭,让群众获得实至名归的实惠。引进赣州中优农业有限公司投资8200万元,种植石菖蒲、黄精、粉黄己等中药材3600亩,实现家门口就业。
一方面,充分发挥林场优势通过实施“林场+造林主体”场外造林、企业自主造林的方式,打造金山银山,推动区域林业与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并倡导“银林合作”,积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和林业贷款业务,破解产业发展瓶颈,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给蓬勃发展的乡村经济带来生机和活力。利用东江流域资金2480万元,在三百山国家湿地公园河域进行植被恢复工程,构建生态防护带,保护湿地。完成102个稀土非法矿山开采点的生态恢复治理工作,治理面积达2277.3亩。目前,通过典型引路在该县葛坳、鹤子、孔田、双芫等乡镇创建林下中药材基地27个,激发了企业内生动力,辐射带动3381户群众“洗脚上山”,找到创业致富金钥匙,累计发放用于造林的中央财政贴息金额9818.11万元,惠及农户3.9万人次。

寒来暑往,几度春秋。昔日寸草不生的“秃头岭”,如今变成了农民致富的“聚宝盆”。一个个闪亮的数字背后,叶惠林有过跋山涉水、渡桥栽树的经历,有过与乡亲促膝长谈的场景,看着随风摇曳的树叶与绿结缘的情结更加深沉。叶惠林说:他将继续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坚持造林绿化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努力打造生态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后花园”。
签发:钟晓红
二审:钟 鸣
一审:肖 青
编辑:肖 青
终审:国际交流中心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