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人物(一)——周碧莹
青春辉映党旗红 服务祖国立新功
周碧莹,旅游学院学前教育专业 20 级学生,曾任 06A200F 班团支书和院团总支智慧团建负责人。在校期间,她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以充沛的精力,刻苦钻研的精神努力学习和工作,不断参加校内校外活动,获得了多份沉甸甸的荣誉。
加入他们 实现梦想
在高中时期,每一天都是枯燥的文化学习,做不完的模拟试题,大家当时的目标也很一致,就是考大学,也没有心思去思考课余的事情。高考来到环院以后,仿佛打开了自己新世界的大门,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加入社团、组织,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自己的爱好。她热爱政治,来到大学便竞选了班级团支书,加入了院团总支,同时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开学军训时表现优异,被评为校级新生军训优秀学员。她认为在学校的这两年里,学校的思政育人工作在学生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举办红色走读活动、微团课比赛,团史党史学习竞赛,学习强国知识竞赛等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她积极参加,获得校级优秀共青团干部、校级优秀共青团员标兵、院级学习强国一等奖相应荣誉,学校的这些活动使她更加爱党爱国。她一直以来热爱志愿服务工作,想为祖国和人民做些什么,一直到了大学才有了这个机会。环院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和途径,她时常牵头成立志愿服务队,去到幼儿园、小学等地开展志愿活动,寒暑假积极号召大家参加“返家乡”社会实践、“三下乡”志愿服务和杨帆计划。志愿服务让青春闪亮,事实证明,确实如此。2021 暑假期间,她响应学校和家乡号召,参加了家乡举办的“才子归巢,红色传承”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在暑假期间为家乡做贡献,干实事,不仅有利于家乡的进一步发展,更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在实践中磨炼自己,发展自己,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心系家乡 回报桑梓
在 2021 年暑期为期 40 天的返家乡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中,她选择了在基层锻炼,组织部把她分派到了崇仁县道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向社区报道。她怀着激动的心情去到岗位,书记给她分配了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疫情防控。社区干部都在摸排疫苗接种情况,她也加入了其中,深深感受到了这项工作的不易,“应接尽接”要落实得又快又好就十分不易。在 40 天里,她打了非常多的电话,排查打疫苗的情况需要一个一个、挨家挨户地排查、登记、排查是否打了疫苗,在县内还是县外,什么时候打的,打了一针还是两针,以及不能接种的原因等等。在做这项工作的过程中,不总是一帆风顺的,由于人口多,电话号码不齐全,排查会重复等原因,居民有些不耐烦的情绪是非常正常的,她只能保持耐心,心平气和地继续完成任务。为了及时完成任务,有时连吃饭都忘了。在基层实践的这段时间里,她深深体会到了基层的不易。基层干部看上去很平凡,但是时刻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论是在办公室里整合数据、打印表格,还是跟着工作人员外出进行征兵宣传、疫情防控宣讲,她都很享受其中,此次志愿活动也成为她一段难忘的经历,帮助她在未来更好地走向社会。在返家乡实践表彰大会上,她获得“返乡实践之星”的荣誉称号 , 未来工作中,她致力于努力运用自己的所学,服务基层,为家乡振兴的伟大事业和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没有来实践之前,喊着“为人民服务”的口号,没有真正去实施,直到来社区,她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为人民服务”的含义,更多的是实践而不是理论,志愿期间她获奖无数,被评为县级返乡实践之星、获江西省大学生暑假文明实践活动“优秀志愿服务个人”、荣获校级志愿服务贡献奖等。在以后的实践中,她会更多地把“为人民服务”落实到实践,在实践中丰富理论成果,发挥大学生为家乡、祖国服务的作用。青春辉映党旗红,服务祖国立新功。在过去的两年大学时光里,她成长了许多,学校里的辅导员老师也教会了她许多,不再像高中时期般的懵懂,而是更加有目标有方向,会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现在的她已经是一名预备党员,她会更坚定的跟随中国共产党的步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传统美德,服务祖国,服务人民,为党旗争辉。
作者 | 彭杰
编辑 | 彭杰
初审 | 刘李梅
复审 | 曾慧
终审 | 罗媛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