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都市报】570种!江西鸟类鉴定完毕
文/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石鹏 图/记者许南平 石鹏
8月24日,记者从省林业部门获悉,根据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省林业厅与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合作研究的最新结果显示,我省新增鸟类20种,达22目84科280属570种(620种和亚种),占我国鸟类1445种的39.52%。这也是我省迄今最全面最准确的鸟类名录。
灰翅鸫
短嘴豆雁、大雁和罕见的雪雁在一起
白枕鹤等大型鸟类在鄱阳湖
极少见到的卷羽鹈鹕等鸟类
●江西鸟类种数占全国39.52%
8月24日,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科科长曾南京告诉记者,今年保护区和省林业厅与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合作,以《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为分类系统,在《2017年初江西省鸟类种类统计》的基础上,对全省鸟类种类进行了重新整理,形成了我省迄今最全面、最准确的鸟类名录。
570种鸟类中,有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12种, 国家II级重点保护鸟类81种,江西省重点保护鸟类97种;中国特有种15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极危物种4种,濒危物种11种,易危物种24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物种14种,附录II物种61种。
其中,新增的20种鸟类中,大多数是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即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包括灰翅鸫、勺嘴鹬、纵纹腹小鸮、四川短翅蝗莺、短嘴豆雁和华南冠纹柳莺等。其中,灰翅鸫是新发现的,其他19种是重新分类分出来的。
●灰翅鸫刷新我省鸟类记录
据了解,灰翅鸫在我国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四川、贵州和云南东南部及广西有分布,种群数量稀少。其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南方、印度支那北部及缅甸,一般生活于海拔1200至3000米、湿润而稠密的橡树和杜鹃等阔叶林,冬季常出没于树林、灌丛和乡村的田园里,取食一般在树叶中翻找无脊椎动物、蠕虫,冬季也吃果实及浆果。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专家钟平华告诉记者,去年学院组织专家考察团赴遂川县南风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外考察,在海拔近1500米处突然听到鸟叫声,类似受惊时的“chook,chook,chook”叫声,有时是愤怒的churr声,圆润饱满似笛音。考察人员从没听过,急忙抬头望去,在一棵枯死的松树枝头上有一只体形像乌鸫、全身多黑色的鸟类,当即抢拍下数张照片。
经省内众多专家认定,该鸟类属灰翅鸫,刷新我省鸟类记录。“除繁殖期外,在一年的多数时间,这种鸟极少发出叫声,且活动方式较为隐蔽。”钟平华告诉记者,灰翅鸫的嘴橘黄色,眼圈黄色,腹部黑色有灰色鳞状纹,覆羽有明显灰色翼纹。
●应建立全省鸟类资源数据库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省林业厅与全国鸟类环志中心的合作研究中,还对我省鸟类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保护管理建议。首先是进一步对全省鸟类名录进行甄别,建立全省鸟类资源数据库,为全省鸟类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其次,将鸟类生物多样性作为展示优良生态环境的奖励性指标纳入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同时,将全省鸟类名录年度动态发布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定期更新并发布全省重点保护鸟类名录和信息,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江南都市 报)
《江南都市报》2018年8月25日刊发http://jndsb.jxnews.com.cn/system/2018/08/25/017087722.shtml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