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国·行走的思政课”—江环院“四色花”社会实践团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功能,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2024年7月4日—9日,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汽车机电学院“四色花”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樟山镇清湖村开展“读懂中国·行走的思政课”系列“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以江西现代化乡村建设、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样本为鲜活教材,深入基层读懂时代内涵,让青春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真学真干苦实践,赋能乡村振兴发展
“在40度的高温天气搬砖,我这次是真实体验了一次”,实践队成员付智涛说到。早上5点,实践队到清湖村蔬菜基地参加劳动实践,帮助农民伯伯清理基地里的砖块。在老农的指导下,大家把田地里的砖块运到马路边,天气非常炎热,同学们只是干了半个小时就感觉支撑不住了,而清湖村地头的农民伯伯们没有一个放下手头的活,他们一整天顶着烈日工作,辛苦是可想而知。同学们纷纷表示,只有真劳动、真实践、真学习,才深刻理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才深刻理解“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劳作之后,汽车专业的队员还帮村里的农民检修农机,重点针对合作社内的收割机、旋耕机及配套农机具等大型农业机械的潜在技术故障进行了全面检修。针对损坏的零部件,他们进行了及时更换,并对部分农机实施了细致的保养作业。同学们专业知识扎实,勤劳肯干,受到当地村民的一致好评。
用心用情访民意,实地调研献言献策
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真心服务基层。社会实践团队抵达清湖村后,在吉安青科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尹总的带领下,实践队员前往水稻基地、蔬菜基地进行参观了解。目前清湖村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果蔬大棚200余个,种植时令果蔬30余种。“如何利用新农人发展好乡村特色产业,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村党支部书记黄斌隆在北京从事过20多年蔬菜贩运生意。在他的带领下,清湖村引进新农人,成立了青科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汉旗科技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200多亩,带动农户发展蔬菜产业,农户年均增收2000元,村集体增收20万元。
通过实地走访,实践队员也发现,该村农民的特色农产品销售是目前较大的问题之一。在村里的几天,队员们还针对“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镇特色产业”方面展开调研,进村入户向村民发放调查问卷、现场了解农村现状的方式充实调研报告内容。
倾心倾力护童真,多彩课程引领梦想起航
多彩课程,思想筑梦。一场别开生面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在清湖村村委会展开。实践队邀请了两名退伍老兵为大家讲述红色故事,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在老兵的口中重现,新中国的伟大成就真的来之不易,深深触动了每一位听众的心灵。此外,队员们还与留守儿童一起画画,小朋友们在聆听了老兵爷爷的故事后,自发的画红旗、画党徽,用色彩和线条传递他们心中萌芽的红色梦。志愿者和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传递了知识力量,也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一颗梦的种子。
助农扶农暖人心 智慧科技进农村
“我们是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这次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款生长过程全程无农药的有机健康大米—蜘蛛大米”,实践队员化身主播,在镜头前滔滔不绝地介绍着面前的产品。递品、时长提醒、链接上线,实践队开启抖音直播助农。如何讲好乡村发展故事,如何将健康安全的农产品销售出去,为了助力当地特色农产品的推广,实践队开启直播,热情地向广大网友介绍产品。本次直播观众人数达2000余人,点赞量超1万次,超过97%同级别主播。
深思细品悟原理,回望过往奋斗路
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不仅注重身体上的实践,更注重思想上的学习。同学们来到吉安市博物馆,深入学习红色文化,瞻仰革命旧址,感受革命时期的艰辛岁月,更加明确了理想信念。同学们表示,作为新时代新大学生,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走旧址、看过去、感今朝,我们要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全面继承和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以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等党的系列精神谱系武装自己,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努力学习,勇于实践,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力量,用专业技术建设美丽中国,努力发一份光、放一份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奋斗!
本次实践过程,同学们走村串户,深入乡村社会,开展走访调查、采访学习、乡村问计、助力振兴等活动,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传承红色基因和乡村振兴相结合,知行合一,在不断实践中,严谨务实、深入实践,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把“强国有我新征程”的青春好文章写在赣鄱大地上,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