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志愿实践>三下乡>详细内容

三下乡

“乡”约盛夏,青春挺膺 ⑬ | 非”凡青年,“遗”路生花社会实践队开启“探寻非遗之美,传承中华文化”暑期社会实践系列报道(二)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7-08 00:05:35 浏览次数: 【字体: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我院团委“非”凡青年,“遗”路生花社会实践队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以“中华文化传承”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精心策划,旨在从青年人的角度学习非遗、读懂非遗、传承非遗,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广泛传播至学校、社区及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使更多人能够近距离接触、深刻感受并亲身参与到非遗的传承与创新之中,携手共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辉煌篇章。

"AI趣启非遗梦,童心绘彩乐传承"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炎炎夏日中,三康庙社区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传承盛宴。由我院“非”凡青年“遗”路生花社会实践队策划的“AI趣启非遗梦,童心绘彩乐传承”活动,不仅为小朋友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木偶戏表演,还通过创新的方式让他们与AI孙悟空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为传统文化传承增添了新的活力。

活动当天,小朋友们满怀期待地聚集在一起,首先被一场生动逼真的木偶戏表演所吸引。《真假美猴王》的经典故事在实践队成员的精湛演绎下栩栩如生,两个木偶角色仿佛有了生命,在舞台上翻腾跳跃,展现了孙悟空的机智与勇敢。小朋友们瞪大眼睛,聚精会神地观看着每一个动作,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奇幻的世界之中。

为了让小朋友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木偶文化,实践队成员们不仅详细介绍了木偶的制作工艺、历史渊源以及它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还巧妙地引入了AI技术。在活动中,一个由AI驱动的孙悟空形象出现在屏幕上,它不仅能够与小朋友们进行互动对话,还能解答他们关于木偶戏和传统文化的各种疑问。小朋友们纷纷举手提问,AI孙悟空则以幽默风趣的语言一一作答,现场气氛热烈而有趣。

除了与AI孙悟空的对话环节外,活动还设置了一个创意十足的小面具涂色环节。实践队为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个精致的小面具和丰富多彩的颜料画笔。小朋友们兴奋地拿起画笔,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面具涂抹得五彩斑斓、个性十足。这个环节不仅锻炼了小朋友们的动手能力和色彩搭配能力,还让他们在参与中感受到了艺术的乐趣和成就感。

随着小面具的完成和木偶戏的落幕,整场活动在欢声笑语中圆满结束。小朋友们纷纷表示收获满满、意犹未尽。他们不仅学到了关于木偶戏的知识和技艺,还与AI孙悟空进行了一场难忘的对话体验,留下了深刻的回忆。

此次活动不仅让非遗文化在小朋友心中种下了种子,也为他们的暑期生活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通过“AI赋能”的方式,实践队成员们成功地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让古老的艺术形式焕发新生。同时,这种创新的文化传承方式也激发了小朋友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探寻客家文化根源与客家非遗传承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赣州市博物馆,实践队成员们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被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深深吸引。通过博物馆内详尽的展览与解说,大家不仅了解了客家民系的迁徙历程,还深刻感受到了客家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坚韧与包容。从古老的农具到精美的手工艺品,每一件展品都仿佛在诉说着客家人民勤劳智慧的故事,让实践队成员们对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

紧接着,实践队一行转战至赣南非遗主题图书馆,这里仿佛是一个专门为探索非遗文化而设的宝库。馆内藏书丰富,涵盖了赣南非遗技艺的各个方面,从理论研究到实践操作,应有尽有。实践队成员们沉浸在浩瀚的书海之中,翻阅了大量关于客家非遗技艺的书籍和文献。这些资料不仅让他们从理论层面深入了解了客家非遗技艺的内涵、特征及其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更为他们后续的实践探索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参考。

通过此次赣州市博物馆与赣南非遗主题图书馆的探访之旅,我院“非”凡青年,“遗”路生花社会实践队的成员们不仅加深了对客家文化的理解,更对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他们深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自己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未来,他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深入学习、探索和实践,努力成为非遗技艺传承的桥梁和纽带,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他们也期待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激发更多人对非遗技艺的兴趣和热爱,共同携手共绘非遗文化的新篇章。

香韵千年,匠心独运

图片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有一种文化正在悄然复苏,那就是中国的香文化。近日,我们有幸采访到了非遗传统和香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晓雨老师。她不仅是香文化的传承者,更是创新者,以匠心独运将传统香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让世界品味中国香。

刘晓雨老师从事香文化、茶文化的教学工作与香修研究已有十余年。她不仅复原了唐宋时期的饮品“香引子”,还发明了多项香饮制作技术及配方,为香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做出了巨大贡献。她的作品《香思·琢灵》、《印香图谱精读》等书籍,引领我们走进香文化的深邃世界,感受那一缕飘渺的香韵。

作为非遗导师和评委,刘晓雨老师积极参与了多项香文化大赛和公益活动。她发起的“寻觅·中国传统国艺”百场公益专题讲座,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深受大众喜爱。此外,她还组织了“引香杯”茶学研修大赛和“芙蓉小阳”传统国艺文会盛典,让更多人亲身体验和感受到香文化的魅力。

刘晓雨老师认为,香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哲学。她坚持“由艺臻道、以道统艺”的宗旨,将中国传统香文化及和香制作技艺与当代文化结合创作,推动“新界”艺术的发展与传播。她的作品《尔雅 | 兔耳双弦炉瓶三事》在中国首届“中香杯”香器设计大赛中荣获入围奖,正是她匠心独运、融合古今的生动体现。

一香一世界,一壶一乾坤。刘晓雨老师用她的行动诠释着“由艺臻道,以道统艺”的至高境界。在她的引领下,中国传统香文化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走向世界舞台。让我们期待刘晓雨老师未来更多的精彩作品和贡献!

图片

非”凡青年们的非遗传承之路才刚刚开始。他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步伐,继续走在“遗”路生花的道路上,用实际行动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让我们共同期待,“非”凡青年们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终审:团委

终审:团委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