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约盛夏,青春挺膺 ⑳ | “常青藤”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强文明之邦,谱非遗乐章”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部署要求,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思践悟,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团委“常青藤”社会实践队于2024年7月5日走进赣州市于都县段屋乡寒信村,开展“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今天的专栏,我们聚焦段屋乡寒信村“强文明之邦,谱非遗乐章”助力乡村振兴主题活动。
寒信村历史文化
2021年,寒信村被列为“赣州市第一批非遗小镇”,“江西省非遗传承小镇”。有着丰富的客家民俗文化,集唢呐“公婆吹”、客家古文、木偶等非遗文化,在茶篮灯、擂茶、编草鞋、客家山歌等方面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
走进三下乡,编织草鞋传承岁月记忆
7月6日,实践队员们来到寒信村育英小学门前,在大榕树下,实践队员看见了正在打草鞋的老人肖南斗。“打草鞋的步骤很简单:把草打软理顺、搓麻绳、编织、穿绳、修剪……”绿荫之下,微风不燥。他双手粗糙,坐在打鞋凳上,身边摆放着稻草与草鞋耙,向实践队员们讲解着打草鞋的步骤。在那充满岁月痕迹的双手之下,每一个动作都蕴含着深厚的技艺与情感。肖南斗在13岁那年从父亲那里接过了编草鞋的手艺,这一编就是67年。
肖南斗打草鞋的手艺和工具传承于他的父亲肖昌传。1934年10月11日开始,红一军团抵达于都县段屋乡,部队在寒信村附近休整补充并进行思想动员。父亲说,“那时候的红军很艰苦,他看到好多人打着赤脚,便招呼着村里人一起帮忙打草鞋。”在肖传昌的带领下,寒信村中10来个村民通宵达旦为红军打草鞋,6天时间打了几百双草鞋。肖南斗说“现在会打草鞋的人越来越少,没事的时候我就坐在祠堂前打草鞋,告诉大家当年红军就是穿着这样硬邦邦的草鞋,走了两万五千里长征。”
随后,团队成员们怀着满心的好奇与期待,一个个兴致勃勃地纷纷上手体验编草鞋。
通过这次独特的经历,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传承文化那如同浩瀚宇宙般无尽的魅力。
走进三下乡,品味擂茶的韵味悠长
寒信村的一位擂茶非遗传承人朱姐,她亲自向我们传授制作擂茶的技艺。只见她手法娴熟,有条不紊地操作着,让我们大开眼界。并且,她还耐心细致地为我们讲解,让我们知道擂茶原来分为甜口和咸口。甜口的擂茶香甜可口,仿佛能瞬间滋润心田;咸口的擂茶则别具一番风味,浓郁的味道中蕴含着独特的地方特色。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会了制作擂茶,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传承文化的魅力。这种魅力不仅仅体现在擂茶的美味中,还体现在非遗传承人的坚守与热爱里,他们用一生的时光传承和发扬着这些古老的技艺,让它们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乡”约盛夏,青春挺膺
让我们携手共进
在寒信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
播撒下爱心的种子
期待它们生根发芽
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终审:团委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