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志愿实践>三下乡>详细内容

三下乡

“乡”约盛夏,青春挺膺 ⑥⑤ | “非”凡青年,“遗”路生花社会实践团队赴赣州市、信丰县开展“中华文化传承”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8-22 23:50:38 浏览次数: 【字体:

非”凡青年,“遗”路生花社会实践队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7月4日-10日,我院团委“非”凡青年,“遗”路生花社会实践队精心策划并在赣州市、信丰县两地开展了以“中华文化传承”为主题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从青年人的角度学习非遗、读懂非遗、传承非遗,将非遗的独特魅力广泛传播至学校、社区及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使更多人能够近距离地接触、深刻感受并亲身参与到非遗的传承与创新之中,携手共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辉煌篇章。

在活动中,实践队员们探访了五位非遗传承人、学习体验了三项非遗项目,走访调研了七所客家文化和非遗项目展示场馆,进入两个社区为儿童开展了两场AI与非遗结合的宣讲和实践体验活动,开展了三场与非遗有关学习会、座谈会。

图片

第一站 寻非遗,探寻客家文化根源

江西赣州,是客家民系的发祥地和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多种文化的汇聚融合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了能够更深入了解客家文化与客家非遗项目之间的文化传承关系,7月4日-7日,实践队一行调研走访了赣州博物馆、赣南客家文化博物馆、赣县客家文化城、福寿沟博物馆、赣州市图书馆赣南非遗主题图书馆、信丰县文化馆和博物馆等七处客家文化展示场馆。

图片

图片

通过展览馆内详尽的展览与解说,大家不仅了解了客家人的迁徙历程,还深刻感受到了客家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坚韧与包容。从古老的农具到精美的手工艺品,每一件展品都仿佛在诉说着客家人民勤劳智慧的故事,让实践队成员们对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对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图片

图片

第二站 访非遗,对话匠心独运

7月4日-8日,为了更加深入了解非遗项目的文化源起和传承现状,实践队员们对赣州市和信丰县的五位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了走访,有“客家银饰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梁猛老师、“非遗传统和香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晓雨老师、“赣南客家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曾晓梅老师、“客家非遗根雕”代表性传承人付先斌老师,“小河锡壶制作工艺”代表性传承人肖仁煌老师等。

图片

在采访中,老师们以满腔的热忱和深厚的智慧,身体力行地展现了对传统技艺的追求和对文化传承的无限敬意。老师们呼吁更多年轻人关注并参与到非遗传承中来,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实践队员们相信,在非遗传承人老师们的引领下,“非”凡青年们定能在非遗文化的传承之路上不断前行,共同书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篇章!

图片

图片

第三站 学非遗,传承文化精髓

7月7日-9日,实践队员们化身成为非遗传承人,在赣州七鲤古镇的“且听木吟”根雕工作室里,付先斌老师指导实践队员们尝试进行根雕制作;在信丰一小江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手端木偶戏”传承所,队员们学到了地道的信丰城区方言;在信丰县文化馆,队员们跟随舞蹈老师学会了信丰传统舞蹈铜钱花。通过学习非遗项目,能够帮助实践队员们建立起对传统与现代的深刻理解,也正符合非遗项目传承人老师所说的“越传统的东西,越现代,越当代”。

图片

非遗学习的意义在于它能够跨越时空,连接过去与现在,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通过学习地方特色非遗项目,实践队员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实践队员们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次文化探索的旅程,更是一次心灵成长的历程。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学习非遗的深远意义,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文化担当和创新活力。

图片

图片

第四站 展非遗,绽放技艺华彩

7月5日-6日,在赣州市三康庙社区和赣州黄金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实践队员们为社区的孩子带来了以“AI趣启非遗梦”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活动以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为核心,将传统木偶戏与现代AI科技进行了巧妙融合。一个由AI驱动的孙悟空形象出现在屏幕上,它不仅能够与小朋友们进行互动对话,还能解答他们关于木偶戏、扎染以及传统文化的各种疑问,小朋友纷纷举手提问,现场气氛热烈而有趣。同时,实践队员们还开展了涂画面具,客家扎染等其他有趣的活动。这个夏日,社区的孩子们收获了一段难忘的非遗之旅,在他们心中,更是种下了热爱和传承非遗的种子。

图片

图片

图片

实践队员们通过策划和实施这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活动,展现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创新传承方式的探索精神,活动的开展也为非遗的传承与创新开辟了新的路径,让古老的非遗技艺绽放出新的光彩。

第五站 学悟非遗,领悟智慧之源

图片

在社会实践开展的过程中,实践队员们多次开展集体学习,讨论、交流不同非遗项目的相关知识,队员们翻阅了大量关于客家非遗项目的书籍和文献,这些资料让大家从理论层面深入了解了客家非遗技艺的内涵、特征,更为后续的实践探索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和参考。

图片

7月9日,信丰县文化馆刘馆长与实践队员们进行了深入交流,在信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召开了以“暑期大学生调研信丰非遗”为主题的座谈会。座谈会上,实践队员们交流讨论了在调研过程中深入了解到的非遗故事和其文化内涵,分享了自己在学习、尝试信丰非遗技艺时的感受。刘馆长对同学们的调研过程和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鼓励大家继续关注和参与非遗保护工作,为非遗的保护和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六站 思先烈,汲取精神力量

在一项项珍贵的非遗技艺项目的生动感召下,同学们深刻感受到幸福生活得来不易。7月10日,怀着对革命先烈们的崇高敬意,实践队员们走进信丰县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历史陈列馆和中央红军长征突破第一道封锁线历史陈列馆。

图片

讲解员给同学们详细讲解了项英陈毅上油山、共产党员的好榜样曾纪财等英雄故事。通过聆听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近距离观看先烈们使用过的战斗器械、煤油灯等历史文物,实践队员们切实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艰辛与伟大。

图片

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学习革命先烈的顽强斗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更加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立志成为新时代的有为青年,用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华文化。

图片


通过这次学习、调研,实践队员们亲身体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也深刻地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自己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未来,他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深入学习、探索和实践,努力成为非遗技艺传承的桥梁和纽带,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终审:团委

终审:团委
分享到:
【打印正文】